電子天平是高精度計量儀器(精度通常達0.1mg~0.1g),長期閑置時需針對其精密傳感器、電子元件、機械結構的特性,采取防潮、防塵、防振動等防護措施,避免精度漂移、部件損壞或功能失效。具體措施如下:
一、閑置前的清潔與調試
徹底清潔
用軟毛刷或專用清潔布清理稱量盤、防風罩內外的灰塵、殘留樣品(尤其腐蝕性、吸濕性樣品,需用無水乙醇擦拭后晾干),避免殘留物腐蝕金屬部件或吸引蟲鼠。
清潔傳感器周圍縫隙(需斷電操作),防止雜質堆積影響稱量精度(傳感器是核心部件,沾染異物可能導致零點漂移)。
校準與復位
閑置前進行一次校準(用標準砝碼),記錄校準數據,確認天平處于正常精度狀態;若發現精度異常,需維修后再存放,避免帶故障閑置導致問題惡化。
關閉天平電源,按說明書操作恢復出廠設置(部分型號支持),確保電子系統處于初始狀態。
二、核心部件防護
傳感器與電子元件防潮
傳感器(如電磁力傳感器、應變片傳感器)對濕度敏感,需在天平內部(防風罩內或底部空腔)放置硅膠干燥劑(用透氣布袋裝,避免直接接觸部件),并定期檢查(每2~3周),受潮后及時更換。
若長期閑置(超過6個月),可將天平整體放入密封干燥箱,或用塑料袋密封(留微小縫隙平衡氣壓),內置干燥劑,控制環境濕度在30%~60%之間(濕度過高易導致電路短路、傳感器氧化,過低可能引發靜電干擾)。
機械結構防卡滯與變形
稱量盤、防風罩玻璃等可拆卸部件,清潔后單獨用軟布包裹存放,避免擠壓碰撞導致玻璃碎裂或金屬盤變形。
對于帶水平調節腳的天平,需將調節腳調至同一高度,使天平處于水平靜置狀態,避免長期傾斜導致機械結構應力變形。
三、存放環境控制
場地選擇
放置在平整、穩固的工作臺上,遠離振動源(如機床、離心機)、強電磁場(如變壓器、微波爐)、陽光直射及熱源(如暖氣、烘箱),防止溫度變化導致部件熱脹冷縮或精度漂移。
避免存放在廚房、實驗室化學品區等易產生腐蝕性氣體(如酸霧、油煙)的場所,防止金屬部件(如稱量盤、傳感器引腳)銹蝕。
環境參數控制
溫度:保持在15℃~30℃之間,避免極端溫差(每小時溫差不超過5℃),防止電子元件老化或機械部件熱變形。
防塵:用原廠防塵罩(或透氣棉布罩)完全覆蓋天平,防風罩門需關閉鎖緊,防止灰塵進入內部沉積在傳感器或線路板上。
四、電氣系統保護
電源與電池處理
斷開主電源,拔掉電源線,將電源線整理后纏繞固定(避免接頭處受力損壞),插頭用塑料袋包裹防塵。
若為內置電池的便攜式天平,需取出電池(防止長期閑置導致電池漏液腐蝕電路),電池單獨存放于干燥陰涼處(每3個月充電一次,避免虧電報廢)。
線路板與接口防護
天平背部的USB、RS232等接口,需用防塵塞封堵(無防塵塞可用膠帶密封),防止灰塵、潮氣侵入。
若存放環境濕度較高,可定期(每1~2個月)通電30分鐘(僅開機,不稱量),利用設備自身熱量驅散內部潮氣,防止電容鼓包、線路氧化。
五、長期管理與記錄
定期檢查
短期閑置(1~3個月):每月檢查防塵罩完整性、干燥劑狀態,清理周圍環境雜物。
長期閑置(3個月以上):每2個月打開防塵罩,檢查內部是否有霉斑、銹蝕,傳感器表面是否潔凈,必要時補充干燥劑或重新清潔。
記錄存檔
建立存放檔案,記錄閑置開始時間、環境溫濕度、校準數據、檢查維護記錄等,便于再次啟用時追溯狀態,減少調試時間。
再次啟用前的操作
啟用前需拆除防護措施,清潔設備,重新校準(用標準砝碼),通電預熱30分鐘以上,確認稱量精度符合要求后再使用。若發現精度異常或故障,需聯系專業人員維修,不可強行操作。